诚信交易服务中心
咨询热线:18973889360 微信号:18973889360
首页 >> 毕业证 >> 电大 > 正文

湘潭理工学院毕业证样本(湘潭理工学院2018年全日制模版图片)
   来源:创优教育分类信息网   URL:http://www.baifenbai2020.com/byz/dd/782.html   点击:

湘潭理工学院2018年毕业证样本:转设浪潮下的青春注脚




2018年的夏天,湘潭理工学院(时称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)的校园里,一场特殊的毕业季正在上演。这一年的毕业证,不仅承载着学子们四年的汗水与成长,更见证了学院在转设关键期的历史性跨越——从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到湘潭理工学院的蜕变,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深化,一张薄薄的证书背后,是学院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。

一、毕业季新貌:转设浪潮中的仪式感

2018年6月,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(湘潭理工学院前身)的毕业典礼在长沙校区田径场举行。这一年的典礼因一个特殊背景而备受关注——学院正与吉利集团深化合作,推动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院校。典礼上,校长袁礼斌教授以“硬核校长”的形象走红网络:在30℃的高温下,他连续3小时为1000余名毕业生逐一拨穗、颁发学位证书,汗水浸透衬衫却始终保持微笑。学生处为每位毕业生定制了专属相框,用于存放毕业典礼照片,这一细节被学生称为“最温暖的仪式感”。

“当校长为我拨穗时,我注意到他衬衫后背已经湿透,但手中的动作依然稳健。”2018级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李婷回忆道,“那一刻,我忽然意识到,这张毕业证不仅是一纸文凭,更是学院对我们未来人生的郑重托付。”典礼上,袁礼斌寄语毕业生:“无论未来身处何方,都要保持对知识的敬畏、对社会的责任、对理想的坚守。”这些话语,既是对毕业生的期许,也暗含着学院对转设后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刻理解——培养“厚德、博学、笃行、创新”的应用型人才。

二、就业突围:校企合作下的精准对接

2018年,全国高校毕业生达820万人,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以“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”为抓手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就业答卷: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6.09%,其中会计系、外语系就业率分别达88.95%、88.68%。这一成绩的背后,是学院“全员参与、全程跟踪、全方位服务”的就业工作体系。

1. 吉利集团深度合作:从课堂到车间
2018年1月,湖南商学院与吉利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,共同推动北津学院转设。这一合作迅速落地到就业环节:吉利汽车湘潭基地、领克汽车等企业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,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入职。“在吉利实习期间,我参与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质量检测,这些经验让我在求职中脱颖而出。”201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王磊说。

2. 就业地域集中:76.65%毕业生留湘发展
学院2018届毕业生中,76.65%选择在湖南省内就业,其中长株潭地区占比59.51%。这一数据既反映了毕业生对家乡的眷恋,也与学院“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”的办学定位高度契合。例如,2018级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张敏入职长沙一家商业银行,她感慨:“学院开设的《湖南区域经济分析》课程,让我对本地金融市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。”

3. 行业分布多元:从商科到新工科
毕业生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(81.97%),涵盖金融、制造、教育等多个领域。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学院与吉利集团合作的深化,部分毕业生开始向“新工科”领域转型。例如,201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陈浩入职吉利汽车研究院,从事车联网系统开发。“学院的校企合作项目让我提前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,这种‘产学研用’一体化的培养模式,让我们毕业生更具竞争力。”陈浩说。

三、毕业证的背后:严谨与温度并存

2018年7月,毕业证发放工作有序开展。尽管流程因转设调整有所变化,但学院对证书管理的严谨性丝毫未减。

1. 学位授予:平均分需达67分以上
根据《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》,毕业生需满足多项条件方可获得学位:热爱祖国、遵守法纪;掌握专业基础理论;全部课程平均分达67分以上;未受到法纪惩处。这一标准既强调学术能力,也注重品德修养。

2. 证书发放:从长沙到湘潭的跨越
2018年,学院正逐步从长沙校区向湘潭九华校区过渡。毕业证发放工作在长沙校区完成,但学院已开始为转设后的独立办学做准备。档案袋密封章采用红色火漆印章,印有学院校徽,寓意“封存青春,开启未来”。

3. 后续服务:校友生态的“长尾效应”
学院通过“北津学院校友会”微信公众号,持续推送校友风采、行业动态和继续教育信息。2018届毕业生刘俊在入职吉利汽车后,通过校友会了解到母校与德国福特旺恩大学的合作项目:“这种‘终身学习’的支持,让我觉得毕业证不是终点,而是新征程的起点。”

四、校友记忆:一张毕业证的时光切片

对于2018届毕业生而言,这张毕业证不仅是学历证明,更是青春的见证。

1. 从“北津”到“湘理”:校友身份的传承
2018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刘俊,如今已是吉利汽车某部门主管。他回忆:“在北津学院读书时,学院就开始与吉利合作,我们这一届算是‘吃螃蟹的人’。现在,每当看到湘潭理工学院的校名,都觉得自己是学院发展的见证者。”

2. 基层工作者的“技能报国”
2018级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李婷,毕业后回到家乡益阳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。“当我在审计报告中写下‘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’的校名时,突然觉得这张毕业证特别有分量。那是我的专业底气,也是我的责任。”

3. 创业者的“逆袭之路”
2018级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王磊,在疫情期间创办了跨境电商平台:“学院教的‘4P理论’让我受益匪浅。现在我的团队已经有15人,虽然辛苦,但每次看到毕业证,就想起老师说的‘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’。”

五、结语:一张毕业证的重量

2018年的毕业证,承载着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向湘潭理工学院转设的历史使命,也见证了年轻一代在产教融合浪潮中的成长。从“硬核校长”的拨穗仪式到吉利集团的深度合作,从严谨的证书管理到温情的校友关怀,这张薄薄的纸张背后,是一个学院对“厚德、博学、笃行、创新”校训的执着追求,更是一个时代青年用技能书写人生的奋进篇章。

正如一位毕业生在朋友圈所写:“2018年,我们或许没有穿学士服,但学院教给我们的‘德厚三分,技高一筹’,早已成为我们最珍贵的‘毕业礼’。”这张毕业证,不仅是青春的见证,更是时代赋予青年学子的使命与担当。


上一篇: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毕业证样本(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2023年全日制模版…
下一篇: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证样本(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2008年全日制模版图片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