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灾科技学院(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)隶属于中国地震局,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、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。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“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。学院是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高校、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、河北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。
学院始建于1975年,其前身是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,1985年升格更名为“地震技术专科学校”,1992年更名为“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”,2006年2月升格更名为“防灾科技学院”。
截至2020年4月,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100万余册,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3.7万元;本科专业32个,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人才培养项目;有全日制在校生8600多人。
截至2018年4月,该校设有防灾科技学院地球科学学院、防灾科技学院生态环境学院、防灾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、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学院、防灾科技学院电子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、防灾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、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、防灾科技学院应急管理学院、防灾科技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、防灾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、防灾科技学院体育部、防灾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、防灾科技学院基础课教学部、防灾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二级学院(部)。
据2018年12月学院官网资料显示,该校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、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9.4%,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.7%。
学院拥有一批包括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、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、中国地震局“优秀人才百人计划”人选、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、省级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专家和教授。拥有1个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、8个省部级教学团队。
同时,学院作为监测预报、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培训基地,与中国地震局各研究所及全国地震台站对口共建,引进了包括汶川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首席专家袁一凡在内的10余名专家教授到校任教,聘请了地震系统5位院士为学院顾问,17位研究员、教授为学院客座教授。
防灾科技学院国标代码 :11775
防灾科技学院毕业证编号(电子注册号) 编号规则 : 98年前编号编写没有规则 ,2000-2002年为17位,2003年以后为18位。
前5位 (学校代码).6位为办学类型代码 普通高等教育为1; 博士为2;硕士为3;学士为4;成人高等教育为5;高等教育自学考试(如自学考试编号:6开头)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为6;网络教育为7。7-10位:为颁证年份. 11-12位:为培养层次代码:博士研究生01;硕士研究生02;学士学位04;本科05;专科(含高职)06 ,13-17或18位:为学校对毕业证书的流水编号。
防灾科技学院毕业证编号 (电子注册号)示例 :11775 1 2008 06 006826
防灾科技学院毕业证分类、打印规则、相片要求、签名章:
统招毕业证书:97年以前全是手写的,97年以后,陆续打印。相片从98以后,全部是彩色。成人教育毕业证书:2001以前,全部手写,相片黑白,2001年后,全部打印,相片彩色 。 自考毕业证书:2003以前自考,发证机关,都是省教委发放的样本。2000年左右毕业证的相片大多是红色的背景, 06,07年以后才要求是蓝色背景。校长签名章的种类从外形上区分有二大类,即方章,条章,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基本上都是方章,二千年左右开始出现条章,现在校长签名章是方章条章并存!校长签名章在使用时候又分红蓝两种颜色,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基本上都是红色,二千年左右开始出现蓝色,现在蓝色使用多过红色了!
本中心库存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的历年毕业证原版样本。存有历任校(院)长签名章样本。